個人檔案 姓名 : 洪心怡 【 學經歷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学応用日語系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学応用日語系副教授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応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大阪大学サイバーメディアセンター研究助手 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 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碩士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學士 【 專長 】 日語語音學 日本語學 語言文化學 日本語教育學 【 所屬學會 】 台灣日語教育學會 台灣日本語文學會 日本音聲學會 日本語教育學會 東京音聲研究會 【 教授課程 】 (1) 日語發音 (2) 日語聽力訓練 (3) 中級日語 (4) 日本語學 (5) 日語語音學 【 專書論文 ( Books / Articles from book collections )】 洪心怡 (2019.3) 『 台湾の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長音の知覚研究 』 白象文化 , pp.1-171. ( ISBN : 978-986-358-810-8 ) 洪心怡 (2011.11) 『 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おける促音の知覚研究―閉鎖持続時間を主な変数に― 』 白象文化 , pp.1-187. ( ISBN : 978-986-6047-57-2 ) 洪心怡 (2004.3) 「日本語の母音無声化の分析と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無声母音の習得」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 洪心怡 (2003.4) 「台湾の日本語学習者における母音無声化」『言語文化共同研究プロジェクト 2002 音声言語の研究』大阪大學言語文化部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 pp.7-18. 洪心怡 (2001.3) 「日本語の母音無声化について ― その生起をめぐって ― 」『言語文化共同研究プロジェクト 2000 日本語音声の研究 ― 無声母音をめぐって ― 』大阪大學言語文化部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 pp.1-15. 【論文( Journal articles )】 洪心怡 (2021. 12 ) 「台湾の日本語学習者に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我成長系列 ******************** 2019 漁業推廣專輯 ******************************* 日本的國民魚 : 鯖魚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應用日語系 洪心怡副教授 一、前言 鯖魚,英語作 mackerel 。 日文為「鯖」,或寫做「さば( saba )」。 據說是由於鲭魚有許多小牙齒,而小牙齒的日文為「小歯(音做 saba )」。因此取其外觀顏色所呈現的青綠色,將其漢字寫做「鯖」,讀音仍做「 saba 」。也有寫做「青魚」、「青花魚」 [1] 。 鯖魚和秋刀魚、竹筴魚一樣,同為價格相對低廉,一般庶民也消費得起的魚種,也因此被戲稱為日本的 「 國民魚 」 。然而這個平凡無奇、走親民路線的國民魚,卻在 2018 年底鹹魚翻身成為餐飲界的當紅炸子雞。原來是日本餐飲評價平台「 Gurunavi 」,根據其 6500 萬個月獨立用戶和 1643 萬位會員的瀏覽紀錄,評選出 2018 年度日本的「年度最佳菜餚」 [2] 的 結果,由 鯖魚 脫穎而出獲得此殊榮,成為日本 2018 年度的網紅料理。 早從繩文時代開始日本人就有食用鯖魚的習慣。歷經奈良、平安、江戶時代直到近現代,有關鯖魚魚食文化的記載不斷出現在日本的文獻中。作為日本的「國民魚」的鯖魚,究竟有何魅力能夠歷經時代更迭仍舊盛寵不衰 ? 本文主要從鯖魚的歷史文化 、 飲食文化、語言文化等角度,探討鯖魚如何深植日本人的生活並形成日本文化的一環。透過認識日本鯖魚種類及區域品牌、鯖魚 魚食文化 的歷史、鯖魚為主角的特色地方料理、鯖魚相關語彙的舉證等事例,闡明鯖魚在日本社會中的形象及地位,以了解鯖魚如何成為值得世代相傳的菜餚。 二、日本的鯖魚 ( 一 ) 特徵 日本的鯖魚,成魚約為身長 50 公分大小。體型呈紡錘形、稍微扁身,全身佈滿小型圓形鱗片。由於其鱗片薄弱,捕獲時幾乎已完全脫落。因此流通到市場上時,已經是沒有鱗片的狀態。鯖魚外觀上最大的特徵是其背部有獨特的青綠色、狀似迷宮道路的條紋斑紋。在日本較常見的有 「 真鲭 」 、 「 胡麻鲭」兩種。 「 真鲭」...
留言
張貼留言